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标识动态> 从魏则西事件看机构网上身份认证的重要性 > 正文
从魏则西事件看机构网上身份认证的重要性
时间: 2016-09-05 15:32:50       来源: 网站标识管理中心        字体:

    魏则西事件最终以悲剧结尾,百度和北京武警二院得到了整治和处理,这二者的信誉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不免令人唏嘘。此事件,最终反映出的是网上公共服务的混乱,在网络上怎么来判断什么服务是正规的,什么机构是正规,信用怎么判定,如何构建网络诚信体系,是值得深思的。

违规网上服务让公众吃亏上当


    在此事件中,舆论诟病最多的是搜索引擎为谋利益不择手段,涉事医院违规资质仍然赚昧良心的钱,这二者都要加大力度惩处。但惩处过后,公众还是靠搜索引擎搜网上办事,还会有医疗机构在网上招摇撞骗,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公众对网上办事信任的缺失。那么,还会出现下一个“魏则西”,违规的网上服务还会层出不穷地通过搜索引擎、网络推广等推送到公众面前,致使公众难以抉择,最终吃亏上当。    

    近年来,魏则西事件并不是个例,让老百姓在互联网上吃苦头的事可不只是一件,还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例子,屡禁不止。诸如某野鸡大学网上骗交钱,某新闻网站打着部委名义敲诈勒索,某山寨机构非法集资等等,这些不法分子有的挂靠正规机构提供无资质服务,有的靠就是假冒机构骗钱,由于互联网空间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很多不法分子就是看准了线上和线下之间的灰色地带来做文章,利用操作网络技术、竞价排名、违规刷单等网络技术假冒伪劣,公众无法分辨真假,上当受骗是常有的事。如果听之任之,不管不顾,假冒网站危害的是公众利益,吃亏上当的是公众,但最终被埋怨的、信誉损失的还是被仿冒单位。网络上的乌烟瘴气让本来为方便公众上网办事的工具,成了公众唯恐不及的泥潭。

机构网上身份认证是上网办事的诚信基础


    在互联网上,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门、公益机构等招摇撞骗,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惩处不法行为,关停不法网站,另一方面急需给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互联网亮明正身,将正规的办事服务搬到网上,才能塑造公信力,赢得公众信任,更重要的是维护公众利益,保护自身的声誉。只有具有正规身份的机构网站,在上面公示的服务、信息才是可信的,可靠的,公众才能辨别真假。    

    为此,我国政府从2015年9月,中央编办、公安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互联网网站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其中重要的措施就是保障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站的身份安全。根据文件要求,一方面,所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必须进行网上身份认证,党政机关使用“.政务”、事业单位使用“.公益”。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不仅是网站解析的技术手段,更是对机构身份认证的管理手段,每一个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都相当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网上唯一认证的身份电子编码;另一方面,所有经过身份认证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站都要进行挂标公示。比如,国务院官网—中国政府网的中文域名是:国务院.政务,是其在网上唯一认证的电子身份代码,在网站底部显著位置,加挂了党政机关网站标识,通过点击网站标识,就能一键查询该网站身份信息,简单方便。

    这样一来,形成了以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为核心,以网站标识为手段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上身份认证管理体系,简称网上名称管理工作。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和标识证书就形成了机构在互联网空间的身份证,无法被伪造,就能对真正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站验明正身,划分出正规网站的红色区域,才能真正在互联网上形成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上身份的安全堡垒。

网上名称管理规范保护机构网络信誉


    目前,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正在与各地编办积极推进网上名称管理工作,实现中文域名“全覆盖”和网站标识“全覆盖”,这样所有机构都能纳入网上身份管理体系,所有已开通办事服务的机构网站才能亮明正身。    

    公众只要遇到假冒机构网站,与网上身份识别系统中的数据对比,就能准确辨别真假,不用再担心上当受骗。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被假冒,没处去公示,被老百姓埋怨,吃哑巴亏,就有了身份公示的平台。通过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站的实时监测和保护,就能全面防护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互联网上的身份安全,信息可准确识别。还有机构没有开通网上办事,但是经过网上身份的确认,就被纳入网上身份管理的体系,具有了抵御被仿冒的能力,通过对真实身份的比对,公众一眼就能辨识真假网站。

    只有清朗的网络空间,才能为公众上网办事提供放心的基础,才能让上网办事更安全!

 

编辑:本站编辑
 
0